反"邏輯"
If A = B, B = C
Then A = C
這是邏輯第一課,但"邏輯"這個詞很容易讓我們搞混,因為他只是一個驗證"工具",不是正確事實。
上班 = 有錢
有錢 = 快樂
上班 = 快樂
就如以上,邏輯有太多漏洞,我們不能只用邏輯思考,思考 > 邏輯,邏輯只是思考的一種方式,這種方式在很多地方是不對的,甚至完全相反的。
我常說一句話:
從我開始逆向思考的那天起,我的人生就開始正向發展了。
(FB 連結)
這句話不是在玩文字遊戲,而是我真實的感受。
你想想喔,如果社會共識是對的,主流觀念是對的,那為什麼成功的人是少數?
我始終認為:
大部份人都知道的事 = 用途不大的資訊
少部份人才知道的事 = 價值可高可低,我們要辨識出高或低,然後緊跟著高的來源
在我們的心中,一直要保有 Normal Distribution (常態分佈) 的概念

中間那一大坨紅色的,就是主流、共識、大部份人都知道的事,就是 Normal,只知道這一大坨的話,你就是個 Noraml 的人,一個普通人。
你要設法找到綠色的那端,跟緊他們,但這有幾點要克服:
- 憑我的眼光,有辦法辨識的出紅還是綠嗎?
- 綠的人願意出來分享嗎?(重要的事為何對外說)
答案是有的,你要慢慢找,一發現就知道「That's it!」
- 我願意付錢去取得綠色資訊嗎?就算代價很高也願意嗎?
回到標題的"反"字,我認為很多時候,我們應該刻意反著想,而不是正著想。你只會想陽,不會想陰,那就無法陰陽融合,想法片面,而非全景。
例如:
我現在的生活沒有錢,因為我上班,那如果我不上班呢?
我認為這個人很討厭,不想聽他說話,看他的東西,那如果假設我喜歡他,他說的是對的呢?
我過去的信念讓我走到現在,如果我對現況滿意,那很好。但如果我對現況不滿意,那我的信念是否都是錯的,如果我建立一組"相反的"信念,然後嘗試去做的話...?
我從來不願意花錢學習,所以才有今天的結果,那如果我花錢呢?
我想要的東西都得不到,那如果我不想要呢?逼逼,錯誤的反思考,你應該想的是:「我是真的想要嗎?」
人多的地方不要去,人少的地方有兩端,我有辦法把自己從紅色那坨抽身出來,慢慢移動那綠色那端嗎?
因為很可能,你現在的邏輯是錯的,讓你動彈不得,反面才是對的,反著想,反著做,才能開始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