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出自己看自己
Man who looks outside, dreams; man who looks inside, awakens.
Carl Jung
繼昨天 Sahil Bloom 提出的問題:What's one thing audience will scream at you, if you're the main character in the movie? (如果你是電影的主角,觀眾會對你大喊什麼?)
他提出另一個問題:If someone observed my actions for a week, what would they say my priorities are? (如果有人觀察我一週的行動,他們會說我的優先事項是什麼?)
這個問題的用意是「你說要做的」是否跟「你正在做的」的是否一致,並用第三者的角度來檢視。我們心中都有「優先事項」要做,但日常的做的事不一樣,例如我一直很想剪片,做一些影片上傳 YouTube,但我反而每天都在追劇。再親近的外人,例如我老婆,也不會完全掌握我再做什麼,你的粉絲、讀者更不會,唯一知道你有沒有待在「優先事項」軌道上的人只有你自己,所以最好的練習是「跳出自己看自己」,如果沒有在做重要事項,可以馬上改變,究竟是你的「優先事項」排錯了,還是自制力太低,還是什麼因素阻礙你上軌道?
我記得巴菲特說過,人最怕就是「自欺欺人」,我們來做一個想像練習,從你本人複製 100 個自己出來 (像孫悟空那樣),然後讓他們對你大喊,此起彼落的對你咆嘯:「于為暢,不要再混了!幹活了!」
然後,將所有分身收合,回到本人意識,集中能量去做那件最重要的事吧!
「跳出自己看自己」,在佛教中的說法就是「觀照」或「自觀」,沒想到還可以用在「時間管理」「提升專注」和「增進生產力」上吧,我猜西方人也慢慢領悟到了。
我認為用第三人視角來看自己這個練習,最好用的還是「跳脫痛苦」和「遠離悲傷」,當你身陷痛苦時,用"別人" (你的悟空分身) 來看待你的「自身」,並帶著那位痛苦的人離開痛苦圈。